首页

邕娘捆绑

时间:2025-05-23 09:01:10 作者:5月2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903元 上调34个基点 浏览量:42457

  “科技春耕图”在广袤田野铺展

  ——从春耕一线看农业强国建设之二

  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

  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我国有14亿多人口,粮食安全必须靠我们自己保证,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把粮食单产和品质提上去”。

  科技装备强是农业强国的重要特征。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科技装备已成为粮食连年丰收的重要保障。

  春管春耕一线,农民辛勤耕耘,农机驰骋沃野,良种、良机、良法配套,一幅幅“科技春耕图”在广袤田野铺展。

  科技“慧种田”

  更多科技要素向田野集聚,全链条挖掘单产提升潜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创新”。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了世界第一方阵,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这要求我们必须以应用为导向,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水平。

  春管春耕一线,各地区各部门把大面积提升粮食单产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选育推广高产抗逆品种,集成推广合理密植、水肥一体等高产技术,更多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向田野集聚。

  向良种要产量,产得出更产得好。

  春分麦起身。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示范田里,种粮大户周朋说:“春管用上新技术,变量施肥、节水灌溉、病虫草害防治,小麦长势喜人。”

  “好收成离不开好种子。我种的‘镇麦’中强筋小麦,预计亩产比去年增加20公斤,收购价每公斤也能高5分钱。”江苏省句容市边城镇种粮大户严秀林说。今年边城镇种植了2.2万亩小麦,九成是“镇麦”系列品种。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随着种业振兴行动扎实推进,目前我国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超过45%。为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的种业根基,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出了一批优质绿色水稻小麦、耐密宜机收玉米、高油高产大豆、优质短季棉品种。

  良种播下良法跟上,挖掘粮油单产潜力。

  机械浸种、温室催芽、大棚育秧……江西省上犹县东山镇元鱼村,高标准育秧工厂内一条条育秧生产线有序运转。“种子统一提供,技术专人指导,流水线精准播种,每天可加工秧盘6000盘”,负责人余茂林说。今年上犹县早稻播种面积达6.4万多亩,县里在8个乡镇推广建设育秧中心,全力保障早稻用秧需求。

  秧好一半禾。工厂化育苗在全国多地推广,对稳定早稻面积、提升单产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农业农村部遴选发布精密播种、水肥精准调控等主推技术296项,持续推进全国粮油绿色高产高效行动,全环节、全过程挖掘粮油单产潜力。

  春管装上“数字引擎”,智慧农业大显身手。

  促弱控旺、培育壮苗、植保作业……正是小麦田间管理关键期。空中无人机、地上摄像头、地下传感器,再加上物联网,在麦田里装上“千里眼”“顺风耳”,会种田已经变身“慧种田”。山东省平原县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经理陈慧芳点开手机上的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农作物生长情况一目了然。目前,公司服务的2万亩麦田已基本实现智能化设备覆盖。

  智慧农业成为今年春管春耕的一大亮点。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在耕种管收各环节广泛应用,大田种植信息化率达到26.4%。

  农机“加速跑”

  为春耕生产提供装备保障,也为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配套推广先进适用科技和高端农机装备”。

  “效率太高了!500亩油菜田,3名无人机作业手上门服务,3个小时就完成了药肥喷洒,一亩地节省20元成本。”湖北省广水市长岭镇蔡畈村油菜田里,种植大户江国强由衷赞叹。

  农机给力,种地省力。在春管春耕一线,天上飞的无人机,地上跑的北斗导航翻耕机,都成了种粮好帮手。截至目前,全国装有北斗定位作业终端的农机装备已超过200万台(套)。

  技术新、装备强,不断优化升级的现代农业机械,既是春耕生产的装备保障,也为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以前春耕‘锄头不停歇’,现在是‘农机不停歇’。”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冀名峰介绍,今春预计全国将有2300多万台(套)拖拉机、耕整地机具、播种机及水稻育插秧机等农机装备投入生产作业。农业农村部在农机方面重点加快高性能播种机推广应用,提高种植密度、确保机播质量,为粮食丰产丰收搭好架子、夯实基础。

  因地制宜,加快补齐农机装备短板。

  云南省昭通市有着典型的山区农业。今年春耕,小型拖拉机、轨道运输机等成为主角。

  “山地用上小农机,耕种、施肥都省时省力。”昭通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崔荣说,市里积极探索和引进新型的适用小微型农机装备,轨道运输机解决了化肥、种子等农资的运输难题,全市已安装轨道2.6万余米。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作为重点,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2023年以来,通过专项支持开展样机试制和田间试验推广,已有丘陵山地履带式拖拉机、油麦兼用播种机、山地玉米播种机等在四川、贵州等地开展田间实地应用。

  紧盯农时,农机生产跑出“加速度”。

  春耕大忙,不只在田间,也在车间。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生产设备飞速运转,每隔几分钟就有1台“东方红”拖拉机下线。

  加快生产、加急发运,一台台拖拉机发往各地。农机销售也迎来旺季,各地的农机产品推介会吸引不少农民前来选购。

  “现代农业生产,必须配备现代化的科技装备。”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刘录祥说,作为农机生产制造和使用大国,我国农业机械装备高质量发展正在加快推进,通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两端发力,突破关键技术,拓展应用场景,农机装备产品体系日益丰富,目前可以生产4000多种农机产品。

  服务更贴心

  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让种粮农民用上先进农业技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农民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要鼓励发展各类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创新市场化农技推广模式,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据测算,在生产条件相同、投入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农业技术到户率,粮食单产提高幅度可达10%以上。春管春耕一线,各地促进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把先进适用技术送到种粮农民手中。

  ——专家把脉开方,科技服务跟上。

  河南省长葛市和尚桥镇贾庄村田头,绿油油的麦苗随风摇曳。

  “你瞧,现在是小麦拔节初期,得加强水肥精细管理,促苗早发快长,提高成穗率、增加穗粒数……”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驻村服务专家陈建玲给种粮大户开出“药方”。长葛市农业农村局共派出56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面对面进行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加强科学春管,助力小麦生产。

  包村联户服务,农技专家奔忙在春管春耕一线。今年立春以来,全国累计已有近25万名农技人员奔赴田间,山东、河南、湖北、湖南等多个省份发布小麦、油菜等各类春管指导意见。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湖北省广水市李店镇河西村,平朝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易平朝正和村民一起,将一袋袋肥料运到三轮车上。“这是市农业农村局示范推广的新型水稻配方缓释肥,可以少追一遍肥,亩产还能增加50公斤。”易平朝说。

  依托全国7000余个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围绕小麦抵御春旱、春播注意事项等,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服务10万次,发布农情4.8万条,总浏览量达到100万。

  ——齐抓共管,防灾减灾抓细抓早。

  春耕时节,河北省保定市农业农村部门与气象部门加强会商联系,发布农业气象专报,通过微信小程序、微博、短信等为种植户提供“直通式”服务。保定市满城区气象局建成自动气象站12个,气象预警大喇叭141套,覆盖全区各行政村。

  据介绍,农业农村部将紧盯“倒春寒”、春旱、渍涝等灾害,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早落实防御措施。加密病虫监测,分片区分作物分病虫推进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最大限度减轻病虫危害。

  迎着春光,播撒希望。聚集新要素,激发新动能,各地区各部门全力推进春季农业生产,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人民日报 记者 常 钦 张文豪) 【编辑:张子怡】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最高检:依法惩治跨境电诈及其关联犯罪典型案例呈现四大特点

康保锐高度赞赏中国在扎实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称中国“通过战略性的基础设施投资、减贫措施和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更加平衡的发展。这种统筹发展对于推动可持续增长和维护社会和谐,至关重要。”

【理响中国】以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持续的枪支暴力已经让美国社会陷入某种病态。美国社会日益陷入越不安全越买枪、枪越多越不安全的怪圈。多项研究表明,枪支暴力与枪支泛滥之间有必然联系。波士顿大学一项研究显示,家庭枪支拥有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凶杀率就会增加0.9%。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由于新冠疫情期间枪支销售激增,美国平均每100人拥枪数从2017年的120.5支上升到2023年的137.1支。芝加哥大学全国民意研究中心(NORC)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1/5的美国家庭购买了枪支,每20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人首次购买枪支。而过去这几年,正是美国大规模枪击案、群体凶杀事件和涉枪死亡人数快速增长的时间段。

海内外“未来项目”沪上“交锋” 2023全球“未来产业之星”大赛复赛启动

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9月16日13时46分,2024中秋档档期内(9.15-9.17)票房(含预售)突破2亿!《野孩子》《一雪前耻》《出走的决心》暂列当前中秋档档期内票房前三位。

四川石棉:高山春茶迎来采摘季

为营造全域科幻氛围,促进科幻场景消费,4月27日至5月5日,第四届北京科幻嘉年华将在首钢园11号馆和首钢园一高炉SoReal科幻乐园同步举行,为广大市民带来一场集潮幻奇遇季、科幻电竞赛与科幻电音节于一体的精彩体验。(完)

火锅料理师国家职业标准发布 行业老师傅迎新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我国和世界发展的历史新方位,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对科技创新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部署推进一系列重大科技发展和改革举措,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在此背景下,我国创新氛围更浓、科技人员创新劲头更足。但也必须看到,我国科技创新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仍有一些束缚和羁绊有待清除。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进一步引导全社会更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年轻人争相创新创业创造,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